5月18日,2018成都创交会“产业功能区&校院企发展共同体高端峰会”拉开序幕。活动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承办,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执行,以“合作共赢,智享未来”为主题,聚集了世界知名高校、院所、企业创新资源,探讨研究校院企地深度融合先进模式,以分享求共赢、以合作求发展,构建校院企地创新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
出席今天峰会的嘉宾有:
美国斯坦福大学常务副教务长、美国斯坦福大学专业发展中心执行董事保罗·马卡(Paul Marca),美国斯坦福大学副教授 查尔斯艾斯利,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国际创新创业中心常务董事 约翰米切尔,英国埃塞克斯大学商学院院长 杰弗里伍德,英国萨里大学商学院主任 卡塔莉娜茨多切克,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产学研究中心主席,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创新创业及促进中心主任,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MBA学院主任,芬兰阿尔托大学信息技术教授,哈萨克斯坦那沙巴耶夫总统基金会主席、一带一路创新基金创始人兼主席;四川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四川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兴栋,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吴春利等。
出席今天峰会的领导有:
四川省副省长杨兴平,成都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市总工会主席吴凯,成都市委副秘书长廖冬云。
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北方激光研究院、中蓝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等海内外百余家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与我市有关市级部门、22个区(市)县产业功能区及园区代表共襄“校院企地深度融合发展”的盛举。
领导致辞并发布《产业功能区&校院企
发展共同体行动计划》
成都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市总工会主席吴凯为本次峰会致辞并发布《产业功能区&校院企发展共同体行动计划》。
他介绍,成都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统筹规划建设66个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并提出产业功能区建设新理念:“核心在产业”,以比较优势原则选择产业主导方向;“关键在功能”,以宜居宜业为目标塑造城市新形态;“支撑在园区”,生态圈理念引领主导产业集群要素聚集;“机制是保障”,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今年1月,成都出台了《成都市深入推进产业功能区及园区与校院企深度融合发展工作方案》。在发展思路上,转变从以往由“政府给优惠、高校供项目”的买卖关系,向“政府给机会、校院企作为”的城市合伙人关系转变,力求实现深入融合与长久合作,在合作机制上,围绕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构建体现利益绑定的五大机制。
自《方案》实施以来,全市上下联动,奋力推进校院企地深度融合发展。截止目前,已对接国内外高校、院所、央企、省企200余家,拜访接洽校院企800余批次,全市66个产业功能区及园区与高校、院所、央企、省企达成签约项目227个,初步形成打造校院企地创新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
他表示,成都提出到2020年底,全市要建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量产业功能区及园区。他希望大家积极关注成都,深度参与成都产业功能区建设,不断丰富和深化校院企地深度融合发展的模式,共同实现共建共管共享共赢。
智创融E——校院企地
协同创新平台开通
为更好地推进高校院所、央企、省企与我市产业功能区及园区深度融合,建立推动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体系,我市围绕产业园区企业技术创新发展需求,打造了智创融E——校院企地协同创新平台。
平台将通过线上与线下融合的“OMO”模式,聚集成果、人才、资金、服务、政策等创新资源,主要面向66个产业功能区与园区提供专业化、多元化的服务,撮合技术需求方和成果拥有方达成交易,培育新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的快速成长。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马小洁,中国电子科技网络信息安全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李成刚,四川省铁路投资集团副总经理熊启高,中共成都市委副秘书长廖冬云,共同开通智创融E——校院企地协同创新平台。
天府新区、双流区产业功能区展示
在“校院企地深度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我市探索推出一批有效的合作模式和典型项目,牢固树立“共建、共管、共享”理念,围绕构建利益绑定机制,真正实现校院企地多方合作共赢,指导各个产业园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实践。
在今天的峰会现场,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副书记邱旭东和双流区委副书记、区长徐刚带来了天府新区和双流区的产业功能区展示。
天府新区:
面向未来,聚焦重点领域,加快构建产业生态圈
“
天府新区面向未来,将进一步聚焦重点领域,加快构建具有领先优势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将聚焦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全面落实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功能区发展规划,推进一批具有影响性的重要项目加快建设,加快引进工业大数据、集成电路、云计算、无人驾驶等龙头企业,同步开展信号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的研究,进一步补强新一代新区人工智能产业链。天府新区聚焦校院企地深度合作,在建设构建互相支持、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中与专家学者、企业家共享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红利,共创新时代新天府的美好未来。
”
双流区:
三大产业功能区,打造最完备的产业发展链条
“
双流区形成了以航空经济、电子信息、绿色能源为基础的三大产业功能区,致力于打造最完备的产业发展链条,把产业发展作为对外开放合作的载体平台,先后引进美国康宁等重点项目,基本形成全产业链。区内聚集了34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并与电子科大、武汉大学、香港城大等高校共建5所产业技术研究院,同时引进国家知识产权局四川中心,为高校、科研院所和广大企业提供专业服务。未来,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双流区将在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征程中贡献更大的力量。
”
主旨演讲
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只有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才能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
演讲主题
《斯坦福大学——硅谷协同创新》
演讲嘉宾
美国斯坦福大学常务副教务长、美国斯坦福大学专业发展中心执行董事保罗?马卡(Paul Marca)
保罗·马卡在演讲中解答了“斯坦福到底是如何成为创新热土”这一问题。美国斯坦福大学一直致力于去解决世界的问题,引领创新的浪潮,它之所以成为创新热土,正是由于通过“创新创造可能性,商业创造可行性,人文价值创造可用性和可取性”这三个方面的努力去培养人才,让人才创造新奇的想法,并且将这些想法付诸于实践。
他同时还提到,成都是一个蓬勃发展的城市,斯坦福大学和成都在不同领域都有合作,今后还要让这些项目和企业、高校合作,促进高校间的交流,找出斯坦福大学与成都高校有哪些共同之处,有哪些合作的潜力,彼此间不断地去促进共识。
演讲主题
《中国能建:与蓉共荣》
演讲嘉宾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吴春利
他提到,近年来中国能建积极参与成都市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的建设,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也与成都各级政府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希望与成都更多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地方政府一起,按照共建、共管、共享、共赢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推进成都市社会经济建设,把成都建设成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和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并在此过程中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演讲主题
《城校一体、产教融合川大助推
成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演讲嘉宾
四川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
他表示,成都新经济的发展对科技、教育领域来说,本质上就是走上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的路。
四川大学下一步将从多方面助推成都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聚焦成都,为成都新经济的发展和创新驱动、科技创新做引领的事情:第一是盘活存量,围绕四川大学的三个校区带动高校知识经济圈和创新创业示范带;第二是做增量,与成都市共建新医学中心和面向新经济的技术交叉转移中心;其次,把学校的多学科的人才聚集的高地等和孵化器和加速器、产业园结合起来,与成都市共享川大的学科、人才、科技、平台优势,加快促进城校一体、产教融合,助推成都这座四川省首位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作出川大的更大贡献。
巅峰对话——《构建产业新生态,
共筑发展共同体》
高校院所是前沿基础研究和高端人才培养的聚集地,央企、国企以及世界知名企业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发展主导能力,园区是高校院所成果转化、企业发展的承载地,推进校院企与产业园区深度融合,构建政学研产战略同盟和发展共同体,将促进创新要素进一步聚集,加快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实现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高度融合,提升我市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推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同时,也将促进高校院所、企业的共荣共生共发展。
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申小蓉,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总经理郑成渝,四川蓝光英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CEO康裕建,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洪涛,在现场进行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巅峰对话,带领我们探索如何《构建产业新生态,共筑发展共同体》。
四位嘉宾围绕“高校的“双一流”建设与所在城市发展的关系是什么”、“校院企地深度融合发展工作对高新区而言是否具有更加特殊的意义”、“高新区在构建创新生态链支撑产业发展方面是如何做的”、“央企省企拥在参与产业功能区建设中是如何发挥自身优势的”以及人才流动、如何构建“共建共管共享”的利益绑定机制等方面做了深入的交流。
聘任首席科学家
产业园区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优秀的科学家无论是在技术支撑还是影响力方面都对产业园区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在今天的峰会上,聘请了产业功能区的第一批“首席科学家”。
高新区管委会党工委委员、副主任陈洪涛,新都区副区长刘清,双流区委副书记、区长徐刚,崇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郑文学,新津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魏柯,蒲江县人民政府县长王凯为“首席科学家”颁发了聘书。
四川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兴栋代表首席科学家发表了感言。
他表示,构建产业功能区和校院企发展共同体是成都市促进产学研结合,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创新性举措,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首要核心和驱动力,创新创业也是我们当代科学技术工作者的一个不可推卸的光荣的历史使命。
签约仪式
今年1月,我们围绕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建设中校院企地工作,出台了《成都市深入推进产业功能区及园区与校院企深度融合发展工作方案》,截止日前,66个产业功能区及园区与高校、院所、央企、省企达成了签约项目227个,在今天的峰会现场邀请25个代表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
共识宣言
在今天的峰会上,来自全球创新创业领域的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园区代表,围绕“校院企地深度融合发展”主题,构建校院企地创新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还达成了《校院企与产业功能区融合发展成都共识》并在现场进行了宣言。
我们是这座城市建设的“事业合伙人”,我们是校院企地融合发展的“命运共同体”,让我们一起奔跑、一起努力、一起前行!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
产业功能区&校院企发展共同体
圆桌会议
下午,“产业功能区&校院企发展共同体圆桌会议”在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蜀都厅举行,全省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的百余名代表齐聚一堂,进一步讨论校院企地深入融建设发展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专项工作。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杨兴平出席圆桌会议并致辞,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市总工会主席吴凯主持会议,市委副秘书长廖冬云参加会议。
杨兴平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他指出,高校科研院所是城市创新力量的源泉,国企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校院企地深度融合建设发展共同体是改变外延式发展的道路,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有力抓手,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表示,决定一个城市的高度不是高楼,而是高校。成都的城市价值,离不开川大、电子科大、西南交大、西南财大等等一大批国内的知名院校,离不开一批科研院所,它们对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四川省委省政府、成都市委市政府对高校和科研院所非常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积极搭建各种平台,鼓励各个方面加强深度合作,凝聚创新资源,激发创新合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吴凯
成都市委常委、市统战部部长、市总工会主席
他表示,成都自去年12月中旬启动校院企地深度融合工作,通过积极地探索和努力,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这些都离不开省内高等院校和省属、市属国有企业的大力支持。
他对今后我市的“校院企地深度融合发展”工作提出了几点希望:
首先,希望高校能够在现有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科技成果转化,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引领,加快推进校地深度融合;
其次,希望能根据成都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特点,培养本地人才,和城市发展深度匹配、共生共荣;
第三,希望在蓉的央企、省企能够利用和发挥自身强大在拓展市场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实现强强联合的发展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最终实现互利共盈;
最后,希望通过共同努力,树立成都市校院企地创新共同体的成都品牌,真正实现校院企地共建、共享、共赢,力争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成都模式”。
圆桌会上,西南财经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华大学、成都大学和中科院成都分院中国电子科技网络信息安全有限公司、成都经开区、新都区、温江区、新津县等高校、科研院所就整合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研究校院企地深度融合先进模式,推动产业园区与校院企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构建校院企地利益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全面助力产业园区转型升级,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本次的“产业功能区&校院企发展共同体高端峰会”有力强化了校院企地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促进校院企地更深层次的融合与发展,全面助力产业园区竞争力升级,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实现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9010741号-1 开发运营: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
科创贷业务咨询:65575930 科创通技术咨询:62788675 载体业务咨询:62788673 科创券业务咨询:65575922
科创投业务咨询:85235201 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咨询:62788679 双创项目征集业务咨询:85217546 科创贷官方QQ群:765582948、372434152